宿迁市宿城区2023-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语文试题
答题注意事项
1.本试卷共8页, 满分 150分, 考试时间150分钟。
2.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,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。
3.答题使用0.5mm黑色签字笔, 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。注意不要答错位置, 也不要超界。
中华文化中“和”的思想,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,是一个中华文化大智慧的宝库,同学们,让我们开启一场“和”文化之旅吧!
一、语言积累与运用。(26分)
小语邀请你参与“以和为贵”综合性学习活动。快来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吧!
- ①“ , 。”意思是礼在应用的时候,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。“德莫大于和……和者,天之功也。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。”在这里,②“和”是指与他人和谐相处、温良相让的品德,与“争”相对立,即所谓“和而不争”。
“和”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hé( )之一,贵和尚中、善解能容、厚德载( )物、和而不同,由和合思想【甲】 出来的宽容精神、道德追求、包容意识,成为【乙】 的民族文化基因。③小到治国理政、家庭建设,大到修身养性、对外交往,都离不开“和”的价值指引。以和为贵、与人为善的【丙】 在中国代代相传,深深植根于国民精神中、体现在言行举止上。
(摘编自《习近平用典·第二辑》)
(1)根据拼音写汉字或为加点字注音。
精神内 hé _______ 厚德载_______物
(2)根据句①画线内容提示,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于“和”的名言警句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3)请写出一个符合句②关于“和”内涵阐述的故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4)句③有语病,你的修改建议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(5)依次填入文中【甲】【乙】【丙】横线上的词语,全都恰当的一项是( )
- 延展 名贵 理念 B. 延伸 宝贵 理念
- 延展 宝贵 理想 D. 延伸 名贵 理想
- 请将校园歌曲《恰同学少年》歌词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。( )
“ 乃自然风光之和, 乃修德养性之和, 乃政治清明之和, 乃国家共处之和。恰同学少年,乐山乐水,乐所忧,初心可守;知己知仁,知无涯,愿景能成……”
①止戈兴仁 ②政通人和 ③惠风和畅 ④厚德载物
- ③④①② B. ①④②③ C. ②③①④ D. ③④②①
- 小语想用诗句布置“和”文化墙,请你来帮忙。
《诗经》首篇《关雎》是古老恋歌,(1)“_____,_____”展君子淑女琴瑟谐和之美;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(2)“_____,_____”以老人孩童都愉悦生活,展桃源生活和美;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(3)“____,_____”以山色潭水,展人与自然和谐之美;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(4)“_____,_____”以身处漏屋却悲悯天下苍生,心怀豪情壮志,展诗圣现实重围与理想突围的“和”之美;《大道之行也》(5)“_____,_____”以唯才是举,人人和睦,展“大同”理想之美。
- 小语准备本次“以和为贵”活动拟写一副对联,请你帮忙选择合适内容完成对联(填序号)。
备选内容: A.孝为先 B.和最贵
上联:顺应民风千情__________
下联:秉承世礼百善__________
- 为了宣传“和”文化,小语同学制作了一幅海报(见下图,温馨提示:左边是武器,右边是盾牌),请你为海报写一份创意说明(提示:需明确画面内容和寓意)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参考答案
(5)依次填入文中【甲】【乙】【丙】横线上的词语,全都恰当的一项是( )
- 延展 名贵 理念 B. 延伸 宝贵 理念
- 延展 宝贵 理想 D. 延伸 名贵 理想
【答案】(1) ①. 核 ②. zài
(2)礼之用,和为贵 (3)将相和的故事或六尺巷的故事(其他符合的故事亦可)
(4)将“治国理政”与“修身养性”调换位置 (5)B
【解析】
【小问1详解】
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注音。
精神内核(jīng shēn nèi hé):指一人或集体最本质、最核心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;
厚德载物(hòu dé zài wù):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,也指有德行的君子,应该以深厚的德行,来容载世间的万物。
【小问2详解】
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掌握。
结合文段中①句“意思是礼在应用的时候,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”可知,横线上应填写的名言警句是:礼之用,和为贵。
【小问3详解】
本题考查故事积累。
解答时,写出能体现与他人和谐相处、温凉相让的品德故事即可。
例如:六尺巷的故:清朝时期,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叶家因宅基地问题发生争执。张英收到家人书信后,回诗一首,建议家人退让三尺。叶家得知后,也退让三尺,于是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,被称为“六尺巷”,成为邻里和睦的象征。
将相和的故事: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,蔺相如和廉颇两位大臣间的关系紧张。蔺相如因外交功绩被封为上卿,廉颇对此不满,认为相如只是一介书生,不应官位高于自己。蔺相如得知后,采取了避让的态度,以国家大局为重。廉颇得知蔺相如的用心后,深感愧,便背负荆棘前往蔺相如府上请罪,两人最终和解,共同为国效力。
三兄弟的故事:隋朝时期,田家三兄弟准备分家,但对家门口的一棵老槐树如何分配争执不下。最后三兄弟决定不分家产,共同居住,老槐树也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逐渐茂盛起来象征着家庭和睦的力量。
【小问4详解】
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与辨析
阅读③句可知,该句语序不当,“修身养性”“家庭建设”“治国理政”“对外交往”四者为逐级递进关系,应将“修身养性”与“治国理政”互换位置。
【小问5详解】
本题考查词语运用。
[甲]延展:延长,扩展。一般指物体在空间上的展开和伸展,使面积或长度增大;延伸:延长,伸展。结合语境可知,此处指内容的扩大,填“延伸”更合适;
[乙]宝贵:难得的,极富价值得;名贵:出名而珍贵。结合语境可知,用来形容“民族文化基因”,填“宝贵”更合适;
[丙]理念:思想观念;理想: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。结合语境可知,此处指思想观念,填“理念”更合适;
故选B。
- 请将校园歌曲《恰同学少年》歌词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。( )
“ 乃自然风光之和, 乃修德养性之和, 乃政治清明之和, 乃国家共处之和。恰同学少年,乐山乐水,乐所忧,初心可守;知己知仁,知无涯,愿景能成……”
①止戈兴仁 ②政通人和 ③惠风和畅 ④厚德载物
- ③④①② B. ①④②③ C. ②③①④ D. ③④②①
【答案】D